2017年8月20日 星期日

[穴位按摩]睡覺醒來「落枕」-頸緊膊痛不能動極難受

「落枕」正確的說法是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Acute Fibrositis)
當落枕時肩頸僵硬不能動,由於疼痛,使頸項活動受到限制、沒法靈活旋轉,側轉、前俯、後仰皆感到困難,不能自由旋轉,頭常向患側歪斜,有的患者可伴有肩胛骨內上角處疼痛,檢查時頸部肌肉有觸痛、淺層肌肉有痙攣僵硬。輕微轉動肩頸部都已經痛不欲生,肩頸部至少疼痛兩三天,確定難受,看醫生又覺得很傻!

落枕與生活:

什麼人容易落枕?雖然落枕的常見發病經過是入睡前並沒有任何症狀,但其實生活環境及態度已影響著肩頸狀態潛伏落枕的可能性。平日可多留意生活細節。
  • 當天氣氣温改變日夜温差大、受寒;
  • 睡眠姿勢不當、枕頭墊得過高,軟硬不當;
  • 緊張、壓力大、平時坐姿或站姿不平衡使肩頸部偏轉、同一個姿勢維持太久、肌肉過度緊張、肌肉強硬不均,頸部小關節移位;
  • 甚至缺乏運動、作息不正常。

痛症自療:

熱敷,注意頸部的保暖,頸部温度升高,使皮下血管擴張,可幫助血液循環,緩解肌肉。
伸展,常做伸展使肌肉放鬆。
擺正,選擇適合自己的枕頭。
穴位按摩,舒緩痛點。

穴位按摩:

不妨按摩穴位對照的肌肉改善肌肉的工作狀態,改善血管、神經的外周環境,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肌肉僵硬、酸痛及萎縮。

穴位治療:

頭部-風府、風池
肩部-大椎、肩井、肩貞、天宗、極泉
手部-手三里
下肢部-承山、丘虛、懸鐘





 
圖片來源:醫學百科

穴位位置:

風府穴:
正坐,頸部斜方肌放鬆,從頸後髮際正中直上1吋,向上推枕骨位置即是。兩側斜方肌之間凹陷處。
所屬經絡:為督脈之氣

風池穴:
頸部兩條大筋外緣的陷窩中,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即髮際的凹陷處與耳垂齊平。雙手手掌心貼往耳朵,十指自然地張開抱頭,拇指指腹放耳垂水平,在後枕部,脖子與髮際之間兩邊明顯凹陷處。
所屬經絡:足少陽膽經

大椎穴:
位於第7節頸椎與第1節胸椎之間棘突之間。
所屬經絡:為督脈之穴

肩井穴:
位於大椎(頸椎第7椎棘突下凹陷中)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間點,前面直線對乳中,即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
所屬經絡:足少陽膽經

肩貞穴:
在肩關節的後下方,手臂內收時,腋窩後紋頭上1寸(指寸)處。
所屬經絡:手太陽小腸經

天宗穴:
位於肩胛部,下窩中央凹陷處,與第四胸椎相平。左手搭上右肩,左手掌貼在右肩膀二分之一處,中指指尖位置。
所屬經絡:手太陽小腸經

極泉穴:
腋窩正中,腋動脈搏動處。
正坐,手平伸,舉掌向上;屈肘,掌心向著自己頭部,以另一手中指按腋窩正中凹陷處。
所屬經絡:足少陽膽經

手三里穴:
於前臂背面橈骨側,手肘彎曲處橫紋下2寸(三指宽)處。
所屬經絡:手陽明大腸經

承山穴:
小腿後正中,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的尖角凹陷處。委中穴與崑崙穴之間。
所屬經絡:足太陽膀胱經

2017年8月7日 星期一

[穴位按摩]頸椎症候群

頸椎症候群主要是由於頸椎長期勞損,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綜合症狀,是中老人的常見病和好發病,近年來呈現出年輕化趨勢。
年輕化的因素可以是錯誤的坐姿、頭部前傾、長期頸椎前傾都會做成頸椎勞損及崩緊狀態,避免提前引致頸椎症候群,嘗試以穴位按摩,輔以伸展及早保養及緩解痛症。

[典型症狀]

頸椎症候群會引起肩頭酸痛、手臂無力或發麻、頭痛、頭暈、頸痛、頸部僵硬等症狀。
頸椎症候群與肩周炎症狀非常相似,當然正確方法是尋求醫生作正確的判斷。
然而以下的穴位對頸部、肩部都有異曲同工的功效。

[穴位]

風府穴、風池穴、天柱穴、大椎穴、肩井穴、極泉穴。

[取穴位置]

風府穴:
正坐,頸部斜方肌放鬆,從頸後髮際正中向上推枕骨位置即是。

風池穴:
頸部兩條大筋外緣的陷窩中,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即髮際的凹陷處與耳垂齊平。
雙手手掌心貼往耳朵,十指自然地張開抱頭,拇指指腹放耳垂水平,在後枕部,脖子與髮際之間兩邊明顯凹陷處。

天柱穴:
位於頭後骨正下方凹陷處,斜方肌外側凹處,後髮際正中旁開約2公分左右的位置。

大椎穴:
位於第7節頸椎與第1節胸椎之間棘突之間。

肩井穴:
位於大椎(頸椎第7椎棘突下凹陷中) 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間點,前面直線對乳中,即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



頸部穴位

極泉穴:
腋窩正中,腋動脈搏動處。


手部穴位

按摩功效:

開竅、解攣、鎮痛、中風、半身不遂、改善肩周炎、同治臂不能舉,按風池穴、大椎穴、肩井穴。
調暢氣血、緩解頸椎疼痛按天柱穴、極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