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頭倒立式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頭倒立式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6月29日 星期二

頭倒立肌肉的運用及重量落點的關鍵

頭倒立又名支撐頂立式(Supported Headstand)梵文名為Salamba Sirsasana,我們嘗試了解一下這式子所需要運用到的肌肉及小技巧。

我們日常的生活習慣一般都會以腳觸地進行活動,當進行這種倒立的式子,需要講求與日常反方向的運用頭、手作為平衡不倒的重點支撐,需要運用到不可缺少的頸部深層肌肉及軀幹肌肉力量來穩定式子的平衡。

頭部肌肉:

關於頭部的肌力會運用如頭下斜肌(Obliquus capitis inferior)、頭後大直肌(Rectus capitis posterior major)、頭後小直肌(Rectus capitis posterior minor)、頭上斜肌(Obliquus capitis superior)、頸長肌(Longus colli)、頭前直肌(Rectus capitis anterior)等等肌肉。

軀幹肌肉:

至於軀幹的肌力會運作到肱三頭肌(Triceps brachii)、前鋸肌(Serratus anterior)、腹直肌(Rectus abdominis)、股直肌(Rectus femoris)、股外廣肌(Vastus lateralis)、棘下肌(Infraspinatus)、伸脊肌(Spinal Extensors)、膕繩肌(Hamstrings)等等相關肌力。

關鍵點:

練習頭倒立時,以屈曲雙腳的屈膝頂立式(acunchanasana)的動作進入本式子,是培養技巧的最佳方法,關鍵點在於能否不靠跳躍就將足部抬離地面,還有在進行屈膝頂立式的高難度姿勢時,能否停留一些時間做幾次呼吸。

呼吸:

頭倒立的支撐力量來自脊椎深層內在肌群,以及膕繩肌、股廣肌、腰小肌、腹內斜肌、腹橫肌與前鋸肌作協調動作時,身體的重量和重力的作用會更接近,維持本式所需的肌肉力量會降到最低,使呼吸會更平靜、更有效率。腹肌與骨盆膈膜會進行強烈的動作,幫助身體重心落在支撐基礎,因此會突顯橫膈膜的反向運作性質,所以固定於橫膈膜中心腱的內臟,也能透過倒立動作而有不同的移動。

頭部重量落點:

進行倒立時,對某些人來說,顱骨上的重量落點是在囟會穴(bregma),可是會讓最終姿勢呈現微幅的屈曲。

如果把重量落點移到更靠近頭頂的部位(百會穴)支撐身體,脊椎會更趨向中立的位置,身體前後兩則之間的動作也會更為平衡。

即使偏愛囟會穴為重量落點,並且為求安全在一開始伸直雙腿,最後再加深微彎的幅度,要透過細心留意調整身體維持頭倒立式所需的力量與協調性。


肌肉力量:

腹肌:如果腹肌肌力,髖關節就會屈曲,力量都用在身體背面,而不是身體正面。

2019年8月25日 星期日

[瑜伽式子]頭倒立的好處

式子名稱:頭倒立式

英文名稱:Headstand

梵文名稱:Sirsasana I

我們清醒的時間,不是坐著就是站著,多半採頭上腳下的姿勢。

練習頭倒立,可以翻轉、平衡這種慣性姿勢,從而影響生理運作。
通常頭倒立,被稱為瑜伽姿勢之王,可以是一種令人耳目一新且充滿活力的倒置,當持續練習時,可以在上半身和核心上建立力量。

頭倒立的好處:
  • 最明顯的例子是促進下半身靜脈血液回流以及淋巴引流的好機會。
  • 倒立體位也會刺激主動脈及頸動脈內的壓力感受器,提高副交感神經輸出,降低心搏和血壓。
  • 對充滿腦部的腦脊髓液產生若干影響,改善腦脊髓液循環,使得營養物質順利輸送到大腦。
  • 人體骨胳肌肉同樣得益,強化脊側肌群,改善脊柱的排列。
  • 倒立可以提高注意力、記憶力。
  • 倒立來緩解情緒,困惑、恐懼、焦慮、厭惡、排斥、興奮、煩燥等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