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9日 星期二

頭倒立肌肉的運用及重量落點的關鍵

頭倒立又名支撐頂立式(Supported Headstand)梵文名為Salamba Sirsasana,我們嘗試了解一下這式子所需要運用到的肌肉及小技巧。

我們日常的生活習慣一般都會以腳觸地進行活動,當進行這種倒立的式子,需要講求與日常反方向的運用頭、手作為平衡不倒的重點支撐,需要運用到不可缺少的頸部深層肌肉及軀幹肌肉力量來穩定式子的平衡。

頭部肌肉:

關於頭部的肌力會運用如頭下斜肌(Obliquus capitis inferior)、頭後大直肌(Rectus capitis posterior major)、頭後小直肌(Rectus capitis posterior minor)、頭上斜肌(Obliquus capitis superior)、頸長肌(Longus colli)、頭前直肌(Rectus capitis anterior)等等肌肉。

軀幹肌肉:

至於軀幹的肌力會運作到肱三頭肌(Triceps brachii)、前鋸肌(Serratus anterior)、腹直肌(Rectus abdominis)、股直肌(Rectus femoris)、股外廣肌(Vastus lateralis)、棘下肌(Infraspinatus)、伸脊肌(Spinal Extensors)、膕繩肌(Hamstrings)等等相關肌力。

關鍵點:

練習頭倒立時,以屈曲雙腳的屈膝頂立式(acunchanasana)的動作進入本式子,是培養技巧的最佳方法,關鍵點在於能否不靠跳躍就將足部抬離地面,還有在進行屈膝頂立式的高難度姿勢時,能否停留一些時間做幾次呼吸。

呼吸:

頭倒立的支撐力量來自脊椎深層內在肌群,以及膕繩肌、股廣肌、腰小肌、腹內斜肌、腹橫肌與前鋸肌作協調動作時,身體的重量和重力的作用會更接近,維持本式所需的肌肉力量會降到最低,使呼吸會更平靜、更有效率。腹肌與骨盆膈膜會進行強烈的動作,幫助身體重心落在支撐基礎,因此會突顯橫膈膜的反向運作性質,所以固定於橫膈膜中心腱的內臟,也能透過倒立動作而有不同的移動。

頭部重量落點:

進行倒立時,對某些人來說,顱骨上的重量落點是在囟會穴(bregma),可是會讓最終姿勢呈現微幅的屈曲。

如果把重量落點移到更靠近頭頂的部位(百會穴)支撐身體,脊椎會更趨向中立的位置,身體前後兩則之間的動作也會更為平衡。

即使偏愛囟會穴為重量落點,並且為求安全在一開始伸直雙腿,最後再加深微彎的幅度,要透過細心留意調整身體維持頭倒立式所需的力量與協調性。


肌肉力量:

腹肌:如果腹肌肌力,髖關節就會屈曲,力量都用在身體背面,而不是身體正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