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0日 星期日

[穴位按摩]睡覺醒來「落枕」-頸緊膊痛不能動極難受

「落枕」正確的說法是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Acute Fibrositis)
當落枕時肩頸僵硬不能動,由於疼痛,使頸項活動受到限制、沒法靈活旋轉,側轉、前俯、後仰皆感到困難,不能自由旋轉,頭常向患側歪斜,有的患者可伴有肩胛骨內上角處疼痛,檢查時頸部肌肉有觸痛、淺層肌肉有痙攣僵硬。輕微轉動肩頸部都已經痛不欲生,肩頸部至少疼痛兩三天,確定難受,看醫生又覺得很傻!

落枕與生活:

什麼人容易落枕?雖然落枕的常見發病經過是入睡前並沒有任何症狀,但其實生活環境及態度已影響著肩頸狀態潛伏落枕的可能性。平日可多留意生活細節。
  • 當天氣氣温改變日夜温差大、受寒;
  • 睡眠姿勢不當、枕頭墊得過高,軟硬不當;
  • 緊張、壓力大、平時坐姿或站姿不平衡使肩頸部偏轉、同一個姿勢維持太久、肌肉過度緊張、肌肉強硬不均,頸部小關節移位;
  • 甚至缺乏運動、作息不正常。

痛症自療:

熱敷,注意頸部的保暖,頸部温度升高,使皮下血管擴張,可幫助血液循環,緩解肌肉。
伸展,常做伸展使肌肉放鬆。
擺正,選擇適合自己的枕頭。
穴位按摩,舒緩痛點。

穴位按摩:

不妨按摩穴位對照的肌肉改善肌肉的工作狀態,改善血管、神經的外周環境,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肌肉僵硬、酸痛及萎縮。

穴位治療:

頭部-風府、風池
肩部-大椎、肩井、肩貞、天宗、極泉
手部-手三里
下肢部-承山、丘虛、懸鐘





 
圖片來源:醫學百科

穴位位置:

風府穴:
正坐,頸部斜方肌放鬆,從頸後髮際正中直上1吋,向上推枕骨位置即是。兩側斜方肌之間凹陷處。
所屬經絡:為督脈之氣

風池穴:
頸部兩條大筋外緣的陷窩中,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即髮際的凹陷處與耳垂齊平。雙手手掌心貼往耳朵,十指自然地張開抱頭,拇指指腹放耳垂水平,在後枕部,脖子與髮際之間兩邊明顯凹陷處。
所屬經絡:足少陽膽經

大椎穴:
位於第7節頸椎與第1節胸椎之間棘突之間。
所屬經絡:為督脈之穴

肩井穴:
位於大椎(頸椎第7椎棘突下凹陷中)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間點,前面直線對乳中,即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
所屬經絡:足少陽膽經

肩貞穴:
在肩關節的後下方,手臂內收時,腋窩後紋頭上1寸(指寸)處。
所屬經絡:手太陽小腸經

天宗穴:
位於肩胛部,下窩中央凹陷處,與第四胸椎相平。左手搭上右肩,左手掌貼在右肩膀二分之一處,中指指尖位置。
所屬經絡:手太陽小腸經

極泉穴:
腋窩正中,腋動脈搏動處。
正坐,手平伸,舉掌向上;屈肘,掌心向著自己頭部,以另一手中指按腋窩正中凹陷處。
所屬經絡:足少陽膽經

手三里穴:
於前臂背面橈骨側,手肘彎曲處橫紋下2寸(三指宽)處。
所屬經絡:手陽明大腸經

承山穴:
小腿後正中,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的尖角凹陷處。委中穴與崑崙穴之間。
所屬經絡:足太陽膀胱經

2017年8月7日 星期一

[穴位按摩]頸椎症候群

頸椎症候群主要是由於頸椎長期勞損,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綜合症狀,是中老人的常見病和好發病,近年來呈現出年輕化趨勢。
年輕化的因素可以是錯誤的坐姿、頭部前傾、長期頸椎前傾都會做成頸椎勞損及崩緊狀態,避免提前引致頸椎症候群,嘗試以穴位按摩,輔以伸展及早保養及緩解痛症。

[典型症狀]

頸椎症候群會引起肩頭酸痛、手臂無力或發麻、頭痛、頭暈、頸痛、頸部僵硬等症狀。
頸椎症候群與肩周炎症狀非常相似,當然正確方法是尋求醫生作正確的判斷。
然而以下的穴位對頸部、肩部都有異曲同工的功效。

[穴位]

風府穴、風池穴、天柱穴、大椎穴、肩井穴、極泉穴。

[取穴位置]

風府穴:
正坐,頸部斜方肌放鬆,從頸後髮際正中向上推枕骨位置即是。

風池穴:
頸部兩條大筋外緣的陷窩中,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即髮際的凹陷處與耳垂齊平。
雙手手掌心貼往耳朵,十指自然地張開抱頭,拇指指腹放耳垂水平,在後枕部,脖子與髮際之間兩邊明顯凹陷處。

天柱穴:
位於頭後骨正下方凹陷處,斜方肌外側凹處,後髮際正中旁開約2公分左右的位置。

大椎穴:
位於第7節頸椎與第1節胸椎之間棘突之間。

肩井穴:
位於大椎(頸椎第7椎棘突下凹陷中) 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間點,前面直線對乳中,即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



頸部穴位

極泉穴:
腋窩正中,腋動脈搏動處。


手部穴位

按摩功效:

開竅、解攣、鎮痛、中風、半身不遂、改善肩周炎、同治臂不能舉,按風池穴、大椎穴、肩井穴。
調暢氣血、緩解頸椎疼痛按天柱穴、極泉穴。

2017年7月31日 星期一

[穴位按摩]肩井穴-肩頸背痛、肩周炎、中風,半身不遂,乳腺炎之防治穴

肩周炎是現今五大都市痛症之一,常打手機、用電腦,坐位高度不當,坐姿對預防肩頸痛很重要,坐姿在不正確的情況下,當脖子長期向前伸出,頸椎承受壓力便增加,工作時若不留意持續不良姿勢,肩膀肌肉會經常處於過度緊張狀態,不及時改善及調整姿勢,肩頸肌肉長度可能會逐漸縮短,引起結構情改變,會導致肩關節周邊的軟纖維發炎,退化性關節炎,甚至關節移位,起初會呈慢性陣發性的,上肢出現酸軟無力,嚴重者會沒法抬高手臂及手臂僵硬痛楚。為保護肩膊健康有活力,改善姿勢及經常按摩「肩井穴」緩解工作壓力,消除痛症。


「肩井穴」功效好處多之外並且是重要穴位之一,除了對肩頸背痛,肩周炎有療效,其中一個不可不知的功效,上半身中風不遂,常按此穴以疏通經絡血脈。

此外,肩井穴是一個特殊穴位,有防身自衛的特效,因按摩此穴,施力太重將會導致人體半身痲痺,手不能舉,甚至令人昏暈。因此在防身術中,就有「重擊肩井穴」的招式,達至防身自衛的目的。

根據記錄肩井穴是膽經穴位,除此之外,三焦經、胃經和大腸經都經過此穴位,因此中醫認為刺激肩井穴相當於同時刺激身體多條經脈,有通經絡,促進氣血的效果。


功用:
疏導水液,緩解肩部,上肢疲勞,改善頸椎功能。

主治:

  1. 按摩穴位治療頸項強痛、頸項不能轉動、落枕、肩背痹痛、上肢無力、上肢不遂等肩頸上肢部痛症;治療肩頸部軟組織疾患。
  2. 中風、神經衰弱、半身不遂、腦貧血、腳氣、狐臭等症狀具有緩解、治療效用。
  3. 長期按摩對瘰癧、乳癱、乳腺炎、難產、功能性子宮出血、婦人產暈、產後子宮出血有調理保健作用。中醫古籍《儒門事親》提及「乳汁不下...針肩井二穴,亦效。」根據《千金方》的記載:「難產,針兩肩井,入一寸瀉之,須臾即分娩。」產婦哺乳若奶水不足或有難產跡象,孕婦並特別注意禁按此穴,以防流產,皆以中醫師指導下按摩肩井穴。

部位:

位於大椎(頸椎第7椎棘突下凹陷中) 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間點,前面直線對乳中,即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
肩井穴:肩即肩部,井即水井,局部凹陷如井,故名為肩井,此穴居肩部凹陷處

輔助治療穴位:

腳氣酸痛-肩井配足三里和陽陵泉
頭頸痛-肩井配風池




經絡:

肩井穴是屬足少陽膽經,也是手少陽焦經,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胃經、陽維脈之交會穴。

解剖位置:



自我按摩:

中間三指放在肩頸交會處,用中指指腹向下揉按,穴位會有酸麻、脹痛的感覺。每天早晚各按壓一次,每次左右(或雙側同時)各約1-3分鐘。

程度:



時間:

1-3分鐘

2017年7月26日 星期三

[穴位按摩]俞府穴-久喘不止、止咳、支氣管炎、腳心發涼

天氣經常反覆不定,支氣管容易受感染,感染後常會發生久咳不止?感覺桑子有點東西,但又吐不出痰來,嚥不下,上氣不接下氣,氣喘難平景況!

或者日常生活中總有遇過,作息、飲食不定時,食肉不振,有時會餓了但又沒有胃口進食,有度逆氣沖上來,飲食時沒法正常嚥下;又或者很多女仕們腳心發涼,這因血氣不暢通造成,可以經常按壓俞府穴,調動腎經氣血上調,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功用:

止喘、順氣、回收體表液體

主治:

長期按壓,對於肺充血、支氣管炎、肋間神經痛、胸膜炎、胸中痛、呼吸困難病症,具有調理和保健作用。
咳嗽、久喘、久咳不止且飲食沒法正常下嚥、嘔吐、不嗜食、胸滿氣喘時嚴重患者,可獲得療效。

部位:

在人體上胸位置,於鎖骨正下方,前正中線旁開2寸處。

輔助治療穴位:

咳嗽、咽痛-俞府配天突、肺俞和魚際
胃氣上逆之嘔吐-俞府配足三里和合谷

經絡:

足少陰腎經-是人體臟腑器官有最多聯繫的一條經脈,它起於足底「湧泉穴」,止於胸前的「俞府穴」。俞府就是腎經氣血由此穴回歸體內。

解剖位置:



精確取穴:

大拇指指尖垂直揉胸前兩側之鎖骨下穴位即是。

自我按摩:

用大拇指指尖垂直揉按胸前兩側之鎖骨下穴位,每天早晚左右(或雙側同時)各按3-5分鐘。

程度:

重力

時間:

3-5分鐘

2017年7月11日 星期二

[穴位按摩]委中、承筋、承山穴-改善坐骨神經痛、小腿痙攣、四肢麻痺、痔瘡

當經過一天的辛勞,希望晚上能安睡入眠,渴望可以藉由一夜的好眠,讓自己的疲憊消除,但相信不少人試過,半夜小腿一陣酸痛感給驚醒,半夜腳抽筋的經驗,真是令人難受。腳抽筋原因可以有幾大因素。

半夜腳抽筋原因:

缺鈣
運動過度所引發
天氣寒冷血氣不通

穴位按摩在中醫保健角度有通經絡的益處,其中位置膝蓋及小腿的「委中穴」、「承山穴」、「承筋穴」經常進行按壓可以有助舒緩腳抽筋功效。

功用:

舒筋活絡,強健腰膝,清泄腸熱

主治:

常按摩可舒筋活血,強健腰膝。
對腰腿疼痛、腰腿無力、坐骨神經痛、腓腸肌痙攣、腰背疼痛、足跟疼痛、膝蓋勞累疼痛,有明顯療效。
長期按摩,還能治療並改善四肢麻痺、腳氣、痔瘡、便秘、脫肛等疾病。
委中穴有助改善頸部疼痛、下肢癱瘓。

部位:

委中穴-在膕窝橫紋中央,微屈膝,於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中央處
承山穴-小腿後正中,委中穴與崑崙穴之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的尖角凹陷處。
承筋穴-小腿後方,委中穴與承山穴的連線上,腓腸肌肌腹中央,委中穴下5寸處。

輔助治療穴位:

下肢痙攣痛-承筋配委中。承山配環跳、陽陵泉

經絡:

屬於足太陽膀胱經穴道經絡

解剖位置:


來源:經絡穴位網

自我按摩:

四指輕握小腿肚,用大拇指指腹揉按穴位,每次左右(或雙側同時)各1-3分鐘

程度:

適度

時間:

1-3分鐘

2017年7月1日 星期六

[手平衡式子]單腿康廸亞式1(Eka Pada Koundinyasana)

式子名稱:

單腿康廸亞式1

梵文名稱:

Eka Pada Koundinyasana I

梵文意思:

Eka -意思是一個
Pada -是腿或腳
Koundinyasana-是一位聖哲康廸亞的名字

功效:

  • 手臂用力支撐,強化手臂和項頸部力量;
  • 由於雙腿對腹部施加壓力,按摩腹部器官;
  • 脊椎的扭轉則活化及強化脊椎;
  • 做動作需注意身體平衡,加強集中專注力。




2017年6月23日 星期五

臀部疼痛、腳麻痺痛,繃緊的梨狀肌症候群所壓住的坐骨神經引起的痛症

坐骨神經痛病徵:

坐骨神經痛大多數患者在腰椎部旁會有不同程度的酸麻痺痛。通過臀部,再沿著小腿分佈到後外側而放射至腳背和下肢麻木。受壓嚴重患者常有患側下肢麻木,亦可有局部皮膚感覺過敏、感覺遲鈍或感覺消失等。感覺異常區域與神經分佈區域一致,多限於小腿後外側和足部。有時咳嗽、噴嚏等動作常使疼痛加重。以及出現小腿外側感覺漸弱,跟腱反射消失和臀肌長力降低等。
坐骨神經痛只是痛楚的統稱,並不是一種病症,是神經線受壓引起痛楚的感覺,若因長久坐骨神經痛病者,巨大突出物向後方壓迫馬尾神經時,可出現雙側重度坐骨神經痛、會陰部麻木與排便排尿無力。晚期還可出現雙下肢癱瘓、足下垂和下肢後外側與會陰部痛感覺消失;排便功能障礙,加劇時可出現大小便失禁。

坐骨神經(Sciatic Nerve)位置:

坐骨神經是申第四至第五節腰椎神經組合及第一至第三節骶骨神經組合而成的神經束。

坐骨神經痛因素:

導致坐骨神經痛因素有幾種包括有腰部椎管狹窄、椎間盤突出、髂脛束摩擦症候群、梨狀肌症候群,或壓迫性骨折病史等等。

第一類型常見的「突出型坐骨神經痛」-患者若上半身向前傾時,疼痛會加劇,無法前彎。半蹲、向前彎的姿勢或動作,多屬於此類型。

第二類型是「狹窄型坐骨神經痛」-腰部雖然可以進行前彎,而上半身向後仰時疼痛加劇,有此後彎障礙型坐骨神經痛的,則大多是腰部椎管狹窄症所致。

第三類型是「假性坐骨神經痛」,這類型坐骨神經原頭並沒有受到壓迫。有機會是盆骨兩邊高低不一、骨刺、或梨狀肌脹大所致。

梨狀肌(Piriformis Muscle)作用:

梨狀肌是在臀部髕關節後一組肌肉,主要是執行髕關節的外旋和大腿外展動作。

梨狀肌症候群(Piriformis Syndrome):

引至坐骨神經痛的其中一個因素,若然是「假性坐骨神經痛」在臀部有一塊保護坐骨神經的肌肉,叫做「梨狀肌」,正因梨狀肌位置與坐骨神經緊脈相連,坐骨神經大多從梨狀肌下方經過(有少部份患者坐骨神經是從梨狀肌肌肉纖維的中間穿過),若然當坐姿、站姿不良,骨盆旋轉或高低兩邊不同的時候、梨狀肌受損或張力過緊時,引致這塊肌肉繃緊,有機會壓迫到坐骨神經,引致臀部疼痛及坐骨神經痛,這稱為「梨狀肌症侯群」。「梨狀肌症候群」是一種神經肌疾病。

最常見做成梨狀肌症侯群如坐姿不正、翹腳、站姿不正、重心不平均、過度運動如跑步、踏單車後缺乏拉筋等,都有機會使梨狀肌繃緊。甚至盆骨旋轉或高低兩邊不同的時候,都會有機會讓這塊肌肉特別繃緊。如想避免梨狀肌繼續疼痛及舒緩痛楚,需要留意盆骨回復原有位置,改善站立及坐立姿勢,減少梨狀肌受損,並同時可進行臀部的瑜伽式伸展動作讓緊張肌肉得以舒緩。




影片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vHYGR3krkI

2017年6月7日 星期三

[跑者結合瑜伽]赤腳練瑜伽-增強跑者彈性及平衡感,提升跑速

足踝知覺:

多數人的腳每天都有穿著鞋子保護著,腳部與腳踝有了鞋子作為緩衝,就會慢慢地變得足部覺知減弱,漸漸變得脆弱而容易受傷,例如容易扭傷腳踝。尤其是在粗糙不平的路面行山或跑步,或者在能見度低的夜跑時,會更容易受傷。

足弓本應有緩震及平衡能力,一旦腳受到鞋子的緩衝保護時,久而久之容易減低足弓的知覺能量,容易引致足弓脆弱無力,也容易使足底筋膜的壓力增加,足底筋膜是腳底結缔組織的表層組織,在腳趾到腳跟之間,當足底壓力增加,就容易產生像足底筋膜炎,或腳底結缔組織發炎等常見的勞損傷害。

腳部肌肉組織:

我們的腳是由四層肌肉組織,加上二十八塊骨頭構成,結構可以吸收走路或跑步時產生的力量。

赤腳練習瑜伽與跑步結合:

跑步需要足部的力量承受身體的重量,為免足底長期受到保護而變得脆弱,而增加足底的傷害機會,如恆常進行足踝鍛鍊,練習瑜伽時都是赤腳進行,有助於喚醒我們腳部與生俱來的力量,赤腳觸地,可以增強足底的覺知,增加腳部的彈性,力量與反應度,瑜伽中有很多平衡式子,也增強平衡感,在崎嶇不平的路段或坡地,身體能作出正確感知環境狀況作出適當的反應,避免足踝扭傷,能迎接跑步的震撃,幫助跑者擁有更好的跑步力量及狀態。

平衡訓練:

  • 強化足部、腳踝與足弓等力量
  • 增強平衡感
  • 提升腿部彈性,身體敏捷度



2017年5月6日 星期六

七輪 Chakra

七輪 Chakra

七輪是人體的能量中心,重上而下包括:頂輪、眉心輪、喉輪、心輪、臍輪、生殖輪及海底輪。






7。「頂輪」—是靈魂的基地

梵文:Sahasratra
英文:Crown
顏色:紫色
位置:位於頭頂,腦部頂端
相關內分泌腺體:松果腺
控制:
影響:靈感、大智慧,世界為一體的感覺
過度活躍:過度思考事物,對於精神世界追求過度熱中並解忽略你身體的需要。
瑜伽相關式子:頭倒立式,


6。「眉心輪」—感知區域觀察世界

梵文:Ajina
英文:Brow Chakra
顏色:靛(紫藍)色
位置:兩眉中間,腦部中心
相關內分泌腺體:腦下垂體,松果體和下視丘的荷爾蒙
控制:
影響:洞察力,視覺化,價值觀、信念相關
過度活躍:可能活在幻想的世界中,在極端的情況下,有可能產生幻覺。
瑜伽相關式子:


5。「喉輪」—是獲取資訊

梵文:Vishuddha
英文:Throat Chakra
顏色:藍色
位置:位於咽喉處,頸椎第七節
相關內分泌腺體:甲狀腺
控制:
影響:溝通、表達能力和創造力
過度活躍:容易太過多話,通常喜歡掌控談話以致於使人們無法接近你,因為你不是一個好的傾聽者
瑜伽相關式子:肩倒立式,


4。心輪

梵文:Anahat
英文:Heart Chakra
顏色:綠色
位置:心臟,胸椎第七節
相關內分泌腺體:胸腺,淋巴腺
控制:
影響:同理心、友善,愛和慈悲,會致力於和諧的人際關係。
過度活躍:過度溺愛會令人窒息,並且通常愛的背後有相當自私的理由。
瑜伽相關式子:Eka Pada Kapotasana 鴿子式/Dhanurasana 弓式

3。「臍輪」—身體的組織者

梵文:Maripura
英文:Navel Chakra
顏色:黃色
位置:肚臍與肋骨之間,上腹部,腰椎第二節
相關內分泌腺體:胰臟、胰腺
相關器官:胃、肝、膽囊、胰腺、十二指腸和小腸。
控制:消化系統、神經系統以及免疫系統
影響:主要掌管你在團體中的感覺,自我意識,意志力,理性面
過度活躍:有強烈控制慾和侵略性。
瑜伽相關式子:




2。「生殖輪」—愉悅的源泉

梵文:Svadisthara
英文:Sacral Chakra
顏色:橙色
位置:肚臍下方二至三吋,下腹部,恥骨上方,骨盆內前部
相關內分泌腺體:性腺
控制:
影響:情感和性慾
過度活躍:過度情緒化,情緒上將會過度依附你認為性感的人身上。
瑜伽相關式子:


1。海底輪 —是所有脈輪的根基

梵文:Muladhara
英文:Root Chakra
顏色:紅色
位置:脊柱的底部,尾骨,骨盆底
相關內分泌腺體:腎上腺
控制:主要掌管與肉體的聨繫。
影響:
過度活躍:強烈物慾和貪心,可能會過於追求安定和拒絕改變。
瑜伽相關式子:










[瑜伽。山野行]-東平洲地質海岸公園

瑜伽山野行者去了香港東面一個美麗的東平洲。。。

東平洲-香港最年輕的沉積岩

東平洲地處香港的東北面,在大鵬灣水域一帶,是本港最東面的海島,富有香港地理歷史價值的小島,也是香港第四個海岸公園,雖說是最年輕的沉積岩,島嶼遠離陸地的鹽水湖泊,在缺氧、高鹽和靜止的水域中,雖說最年輕,都經超過6千500萬年的自然侵蝕,沉積岩石,形成了綺「千層糕」狀的頁岩。

一層層的岩石貎似一本厚厚千頁書,記載著香港地理歷史印記,是本港觀石的勝地,經文獻記錄,主要為粉砂岩,白雲質粉砂岩,泥岩及燧石等沉積岩層,經一系列的化石,岩性,區域地球物理探索,氣候變化歷史的探究,已確定岩石層是第三紀早積沉積形成。






由於海島遠離城市,海水清晰如鏡,少受污染,依然富有豐富的海洋生態,石珊瑚、海膽、翠綠的海草等多種在香港己罕見的海床生物,值得我們好好珍惜。

最希望遊人們欣賞美麗小島之餘,懂得愛護香港的大自然奇觀,保護環境,不要制造污染,讓地質、海岸零污染得以保存生態環境。






2017年4月27日 星期四

結連組纖(Connective Tissue)-韌帶(Ligament)、肌腱(Tendon)、軟骨(Cartilage)、半月板(Meniscus)

韌帶(Ligament):

「骨骼」←→「骨骼」之間的連結體,是可以彎曲,富有彈性的纖維組織。

作用:

  • 保護關節
  • 作為關節的主要活動穩定組織,保持骨骼在活動其間的正確位置,以免受傷。
  • 同時限制了活動範圍,使關節不致脫臼。
  • 支持內臟,富有堅韌性的纖維帶,增厚的腹膜壁,使內臟固定於正常位置及限制它的活動範圍。
  • 韌帶在有張力拉扯的情況下會伸展,在沒有拉張的情況下則會縮短。如出現長期關節炎的情況,關節會容易變形,韌帶亦會因應炎症而縮短或拉長。


肌腱(Tendon):

「肌肉」←→「骨骼」之間纖維性組織,亦有些彈性,像彈簧一樣活動。

作用:

  • 肌腱能在不費任何能量的情況下,協助保持關節的正確活動。
  • 肌腱能縮減肌肉在活動下的長度改變,增加肌肉的效率。
  • 關節炎的患者,透過伸展運動可增加肌腱的彈性,或一些強化的鍛鍊更使肌腱更強壯,減少患者的疼痛和僵硬。

軟骨(Cartilage):

是一種無血管的組織,可分為透明軟骨、彈性軟骨和纖維軟骨。是一種略帶彈性的堅韌組織。

作用:
  • 減低活動時骨頭與其他組織間的磨擦。

半月板(Meniscus):

半月板位於膝關節,呈半月C形狀。

作用:
  • 平均分佈膝關節承受的體重。
但如果進行強大的扭動或突然急停活動可導致股骨和脛骨之間出現磨損,有機會造成半月板撕裂。


圖片來源:orthoinfo.aaos.org

2017年4月24日 星期一

活動名稱(Terminology of Movement)







關節類型(Types of Joints)

關節類型(Types of Joints):

關節類型分為六種:


    1. 球窩關節 (Ball & Socket joint) -肩關節、髋關節
    2. 橢球關節 (Ellpsoid joint) -手腕的旋轉關節、指關節
    3. 鞍狀關節 (Saddle joint) -大拇指關節
    4. 屈戍關節 (Hinge joint) -膝關節、肘關節
    5. 車軸關節 (Pivot joint) -頸部第一及二節脊椎間關節、橈骨和尺骨近側關節
    6. 滑動關節 (Gliding joint) / 平面關節(Plant joint) -手掌掌骨間關節、肩鎖關節


    2017年4月23日 星期日

    脊椎(The Vertebral Column)

    脊椎(The Vertebral Column):


    脊椎是屬於中軸骨的柱狀骨骼,脊椎的功能提供強健而富有彈性的軀幹負重吸震支撐著身體保護內臟、保護著脊椎中鑯弱的脊髓進行運動

    脊椎位於背部正中,上端連接頭顱骨,下端連接髋骨,中間附有肋骨,並作為胸廓、腹腔、盆腔的後壁保護內臟。

    脊椎中央內部自上而下縱行形成脊管,內藏著脊髓,脊髓經由脊管,從腦幹延伸至腰椎。從脊髓分岔而出的神經分支,將運動及身體動作的訊號,包括屈伸、側屈、旋轉及環轉等動作傳送至身體各部份。

    脊椎由26塊脊椎骨垂直堆疊而成,由小面關節彼此相連,各節脊椎骨由各小面關節而活動。附有韌帶可穩定脊椎骨,脊椎骨骨與骨之間由椎間盤分隔。

    椎間盤(Intervertebral Disc)
    椎間盤是連接相鄰兩個椎體的織維軟骨盤,富有吸震作用,由頸椎至腰椎,尾椎之間沒有椎間盤。

    26塊脊椎骨分為5部分:
    頸椎-7塊[C1-7]
    胸椎-12塊[T1-12]
    腰椎-5塊[L1-5]
    骶椎-1塊(5合1)
    尾椎-1塊(4合1)

    備註:由於初生時是由33塊組成,骶椎有5塊及尾椎有4塊,隨年長各合成一塊。

    各組脊椎骨主要特性:
    頸椎 Cervical (Neck)-支撐頭部及頸部。
    胸椎 Thoracic (Chest)-連接左右12對肋骨,限制轉動幅度。
    腰椎 Lumber (Lower Back)-可轉動及伸展,能承受較大重量。
    骶椎 Sacrum (Tailbone)-大型的三角型骨,在骨盆腔的後面,兩塊髋骨之間。
    尾椎 Coccyx (Tailbone)-呈三角型。



    骨骼系統(Skeletal System)

    骨骼系統(Skeletal System):

    成年人人體之骨骼系統由206塊骨頭,硬骨組織、軟骨組織及纖維組織組成,是一個堅固的身體支架,佔人體體重約20%。

    骨骼分為中軸骨骼及附肢骨骼

    • 中軸骨骼:頭顱骨、肋骨、胸骨、脊椎骨等。
    • 附肢骨骼:上肢骨、下肢骨及帶狀骨。
    人類骨骼系統由融合和獨立的骨頭,附以韌帶,肌腱,肌肉及軟骨組成。
    肌肉提供附著點,使身體可做出各種動作。
    骨骼作為支架保護體內柔軟的器官,如腦、肺、心臟等重要器官。
    骨髓有造血功能。
    可貯存鈣、磷等礦物質及脂肪,在身體需要時,可釋放到血液中。



    2017年4月22日 星期六

    樹式 (Tree Pose)-常做可消除抑鬱和焦慮,平靜心情減壓放鬆

    樹式 (Tree Pose) Vrksasana


    樹式是瑜伽中一個基本的平衡式子,既簡單又有效,又是一個強調穩固,強健的站姿,就好像樹根深深扎入大地下,而樹幹往天空伸展,讓樹身穩固

    當我們心情緊張之時,心跳及呼吸加速,集中力自然地下降,情緒起伏不定,雖然樹式是一個看似簡單式子,但其實要做得輕鬆,是十分講求意念集中及心情平和,進行這式子注意呼吸,以有規律地保持一呼一吸節奏,可以鍛鍊平靜心情

    最初學習時可能會站不穩,左搖右擺,當學習到可以穩定的單腳平衡時間延長,就能夠把身體力量結合至精神集中專注,由內而外達至心神合一的境界

    對於足寒的人,足部經常感冰冷的人,每天練習,增強血液流血足部,可以迅速增強免疫力

    這是一個值得推崇的養生方法,人的足部有6條重要經絡通過,透過式子可將人體的氣血引向足底,從而虛弱痠痛的經絡得以鍛鍊,經絡對應的臟腑得以調節。對於高血壓,糖尿病,頸腰椎等病都有很好的療效,還可以治療小腦萎縮,並且可預防痛風及老人痴呆等眾多病症



    好處:

    給予心靈上的安寧,因此對那些面臨抑鬱和焦慮問題的人有好處
    平靜和放鬆中樞神經系統
    增加耐力,專注,集中力和免疫力
    有助打開臀部
    有助打開髋關節,拉伸腹股溝
    對於坐骨神經痛的人有益
    增強脊椎,背,胸部,大腿,小腿肌肉靈活性
    強化腳踝,改善扁平足




    2017年3月29日 星期三

    [瑜伽。山野行]-西貢鹹田灣

    神猴式 (Splits / Monkey Pose) Hanumanasana





    好處:


    • 深層的拉伸大腿和股四頭肌肌肉,使雙腿修長
    • 打開髋關節屈肌,可打開長時間坐著沒法伸展的髋關節屈肌,增加運動範圍
    • 加強臀肌肉的平衡,改善坐骨神經痛
    • 預防靜脈曲張。
    • 提升心靈堅持不懈的意志,增強心靈力量如何看待堅持與放棄的人性觀
    • 有助於培養實踐中的耐力,實踐需要長時間的努力,給自己過程的耐心體會